李正海:原广西第二地质队副总工程师

简介

李正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广东化州人,1965年参加工作,1993年8月以身殉职,终年54岁。生前系原广西第二地质队副总工程师。为桂西地区矿产勘查与开发,为振兴广西民族经济做出了贡献,尤其是为桂西北超微细粒金矿的发现和重大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

姓名:李正海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7年10月
逝世日期:1993年8月
籍贯:广东化州

李正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广东化州人,1965年参加工作,1993年8月以身殉职,终年54岁。生前系原广西第二地质队副总工程师。他工作28年,为广西地质勘探事业贡献一生,为桂西地区矿产勘查与开发,为振兴广西民族经济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为桂西北超微细粒金矿的发现和重大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1984年,李正海不幸患上肺癌。在左上肺切除手术后尚未恢复时,他又回到了地质找矿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为国家探明金矿储量达30吨,直至牺牲在岗位上,被誉为“桂西找金第一人”。1994年,中宣部、地矿部追认李正海同志为“无私奉献的探宝功臣”,号召全国人民、广大地质工作者向他学习。

人物经历

李正海1965年从中南矿冶学院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曾任广西地质局424地质队技术员、普查组长、工程师等。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后历任广西第二地质队一分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分队长兼分队技术负责、分队长、地质队副总工程师等职。

1993年再兼任该地质队技术开发部总工程师。长期工作在桂西山区,一心扑在地质找矿事业上,特别在丧妻及身患肺癌、5次胃大出血等痛苦折磨下,仍坚持在野外找矿第一线,亲自主持和参与探明并提交地质勘查报告的矿区8处,科研报告1份,踏勘检查矿点100多处,被誉为桂西找金第一人。

1981年夏,与队友对桂西产出于三叠纪地层中的30多个锑矿点的地质资料和以锑矿为对象采集的数千件样品分析结果逐一检查,首先在田林高龙锑矿区的资料中发现部分样品含金达1克/吨~2克/吨,接着坡岩、马蒿等矿区也发现类似现象,由此揭开广西寻找超微细粒型金矿床的序幕。

1983年带领组员在深山老林发现多处含金异常点,扩宽金矿找矿远景。1985年带组到凤山县金牙锑矿区检查,通过老窿取样,在样品分析结果中发现含金高达4.46克/吨~11.38克/吨的超微细粒型金矿。

1986年广西地质矿产局在桂西组织黄金普查大会战,他挑起找金主战场金牙金矿区勘查工作分队长和分队技术负责之职,带领职工奋战5年,共施工钻孔140个,其中见矿钻孔116个,见矿率达83%,探明矿区黄金含量潜在经济价值十几亿元。在几年中,他所在的地质队在桂西北地区探明的黄金储量比过去30年全自治区探明的黄金储量还多。

1989年,李正海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3年8月1日在云南西部进行地质考察时,由于过度劳累病倒,经抢救无效去世。同年12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自治区开展向李正海学习活动。1994年初,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地质矿产部追认他为“无私奉献的探宝功臣”。

2011年,李正海等60名同志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可是李正海却没能上台领奖。25年前,年仅54岁的李正海牺牲在自己最爱的探宝事业上。

李正海同志1937年10月出生在广东化州。1965年参加工作,1979年2月入党,1993年8月以身殉职,终年54岁。李正海同志生前历任广西原第二地质队技术员、分队技术负责、分队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队副总工程师等职。他工作28年,为桂西地区矿产勘查与开发,为振兴广西民族经济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为桂西北超微细粒金矿的发现和重大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1989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10月地质矿产部批准他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1994年元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决定在全区开展向李正海学习活动。同年7月,中宣部、地矿部追认李正海同志为“无私奉献的探宝功臣。”并号召全国人民、广大地质工作者向李正海同志学习。

1965年,李正海同志大学毕业后支边广西、分配到广西原第二地质队。在大新县下雷锰矿区搞会战,抡大锤、挑黄泥、扛机器,样样都抢着干,他决心为广西地质勘探事业贡献一生,从1965年到1983年间,他曾经先后在德保钦甲铜矿、靖西弄华硫铁矿、百色巴平磷矿、田林高龙金矿、凤山金牙金矿等矿区工作,参加过10多个矿区的普查勘探和100多个矿点的检查,桂西的丛山峻岭,无处不留下他辛勤的足迹和汗水。

1983年,李正海担任原第二地质队金矿踏勘组组长,他认真分析研究了美国“卡林型”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桂西地区的地质资料,并驱车长途跋涉,行程5600多里,终于在田林高龙等地多处发现金线索和金矿点。

正当他在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时侯,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3月他患上了肺癌,可他十分坦然地说:“人总要有一点拼搏精神,只要生命不息,我就找矿不止”。他做了左上切除手术,被切除一根肋骨和二分之一的左上肺。出院后,按医嘱本来应该给他半年的疗养期,可是他再三谢绝组织的照顾,又重返了野外生产第一线。1985年5月,他终于在凤山金牙那里长期被认为无找金矿价值的中三叠地层里,首次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微粒型金矿床。由于他身体尚未恢复,组织上特意安排他到苏州地质疗养院疗养。可是他人在苏州,心在矿区,一个多月的疗养期,他只呆了10天又回到了凤山金牙矿区。1986年,广西地矿局发出在桂西进行黄金勘探大会战的命令,李正海不分白天黑夜地带领全分队200多名职工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他白天柱着拐杖深入矿区指导,晚上常常伏案到深夜。经过5年的奋战,完成钻孔140个,见矿116个。1991年底终于顺利结束矿区的勘探工作并编写出勘探详查报告送稿评审,为国家探明了一个黄金储量18吨多,潜在经济价值十多亿元的中型金矿床。这一金矿重大突破揭示了桂西地区金矿地质的广阔前景之后,李正海带领的分队又在凌云逻楼发现了金矿,并在百色地区大部分县(市)相继发现了一批金矿区(点),仅田林高龙、凤山金牙两矿区就提交黄金储量30吨。

李正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不但带领队员们在桂西那里找到了黄金,而且又特别注重对金矿石自行设计提金试验技术方案的研究。他因工作过渡劳累,曾经四次胃大出血,四次住院治疗,输血量达2000多毫升。队友们多次劝他休息,他说:“我不能错过一个找到新矿的机会”。还是继续前进。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元月30日,他亲自试验成功的第一颗重86克的黄金终于在凤山金牙问世。黄金的试产成功,极大地推动了百色地区黄金生产的开发。仅1992年田林高龙黄金生产就超万两,整个地区累计生产黄金21693.3两,比过去30年广西探明的黄金储量还多。为此,人们把他誉为“桂西找金第一人”。

1993年6月,李正海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亲自到海南签订堆浸提交技术咨询合同,刚回到队部,又应邀前往中缅边境进行金矿地质考察。6月22日,他带上两名助手启程前往云南,经过七天七夜的汽车颠簸,整整十天的徒步跋涉,终于到达考察地点。在考察的第三天,他感到腹部发胀,心想又是胃出血的前兆,决定返回云南,刚往回走两天,他再也走不动了。在两名助手和请来的八名僳族同胞的同心协助下,终于将李正海抬出了深山老林,送进云南省福贡县人民医院,医院虽尽力抢救,当地200多名官兵得知这位“找金功臣”的事迹后都争先为他献血。但终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1993年8月1日凌晨4时,这位找金功臣永远离开了我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12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